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Jinko Power.Powered by Webfoss.浙ICP备15009312号-1
2025-07-06
从产能一路狂飙到深陷价格战泥沼,2025年光伏行业“限产保价”风声骤起,虽落地存疑,但已引发行业震荡,预示深刻变革开端。
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2025年6月19日,一则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光伏行业激起千层浪。市场传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专题会议,拟在三季度推行更大力度减产举措,全行业开工率预计环比压降10%-15%。
与此同时,针对“低于成本销售”的监管组合拳同步发力——第三方审计组即将进驻核查,重点整治低价倾销及“以次充好”乱象,引发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关注。
光伏行业深陷“内卷”困局
近年来,全球光伏市场在政策推动与技术进步下飞速扩张。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从2015年的约230GW激增至2024年底已突破1900GW。(部分机构统计超2000GW,存在统计口径差异)。据中国电子报消息,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累计装机量已突破880GW,稳居世界首位。
然而,在高速增长背后,产能过剩问题愈发突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表明,2025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已突破120万吨,但从市场需求来看,但从市场需求来看,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2025年报告,中等展望情景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为620GW,高展望情景下预计为730GW,即便算上存量市场替换需求,产能过剩局面也一目了然。这种供需失衡直接导致价格暴跌,以多晶硅为例,2023年初价格还维持在20万元/吨左右,到2025年6月已跌破3万元/吨,组件价格也从2023年初的每瓦1.5元左右降至2025年6月的均价约0.82元/瓦(PV InfoLink 2025年6月现货价格统计),部分低价区域低于0.7元/瓦。
价格的持续走低,让光伏企业的业绩遭受重创。A股的光伏主产业链21家上市公司中,2025年第一季度竟有18家企业扣非净利润亏损。其中,一体化龙头通威股份亏损26.1亿元,“硅片双雄”TCL中环、隆基绿能均亏损近20亿元,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3家组件商亏逾10亿元。企业在亏损压力下,为求生存不断压低价格,进一步加剧行业恶性循环,整个行业陷入“内卷”漩涡。
在此背景下,更大力度的政策干预已成为行业共识,这也直接促成了此次"限产保价"政策的出台。
行业自救的迫切尝试
面对如此困境,减产保价成为行业自救的重要举措。行业协会明确要求光伏企业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施更大力度的减产,预计全行业开工比例将环比降低10%-15%。这一减产幅度远超此前行业的自发调整,具有明显的行政干预色彩。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政策特别聚焦产业链协同调控,着重强调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核心环节需同步推进产能压减。这一系统性调控模式的推行,深刻折射出当前光伏行业发展的严峻现实——在非理性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困局下,单纯依赖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已难以实现供需关系的有效平衡与行业秩序的自发修复 。唯有借助行政手段的有力干预,以“有形之手”统筹协调产业资源配置,才能打破价格战恶性循环,推动行业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政策配套组合拳持续加码。针对“低于成本销售”行为的严格管控措施已逐步落地,第三方专项审计组将全面介入,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低价倾销行为。此外,针对“以次充好”等产品质量乱象,也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此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推动行业回归良性发展轨道。
然而,政策落地的过程注定充满荆棘。从企业层面看,中小企业面临“减产即出局”的生死抉择——减少产能意味着市场份额被龙头企业蚕食,因此执行意愿薄弱;从行业层面看,若需求端未能同步提振,减产对价格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有限。此外,减产规模与周期的精准把控难度极高:过度减产可能引发未来产能缺口,而减产不足则无法根治过剩问题。这种两难困境,凸显了行业自救之路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
尽管短期面临产能过剩困境,但长期增长空间依然广阔。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谭佑儒观点认为,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7%,中国市场增速居首位,欧洲、印度、中东非区域也会有较为可观的增长。展望未来5-10年,全球光伏行业发展虽增速放缓,但在新兴光伏发展地区,如印度等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2025年至203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为3.6%。
政策层面同样释放积极信号,形成国内外协同发力的局面。国内方面,国家能源局新规通过三大核心举措重塑行业生态:一是豁免分布式光伏许可,简化审批流程,推动屋顶光伏、小型电站等分布式项目迎来爆发式增长;二是保障电网公平开放,强化新能源消纳能力;三是推行电子证照“一网通办”,结合AI大数据监管,提升行业透明度与运营效率。国际上,欧盟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5%的目标,将光伏列为重点发展领域;美国通过清洁能源税收抵免、投资补贴等政策刺激本土市场,为中国光伏企业拓展海外版图创造机遇。这些政策不仅为行业复苏注入动力,更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
2025年6月19日,有媒体报道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限产保价”会议,引发行业内外高度关注,但随后有声音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全不知此事,称其为“小作文”,这使得“限产保价”政策的落地充满不确定性。
不过,无论该政策最终走向如何,光伏行业“限产保价”新政的提出,都标志着产业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光伏行业在政策支持下积极变革,定能突破困境,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来源:NE-SALON新能荟yy
原文标题:迷雾中的光伏“限产保价”:传闻背后的行业困局与破局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