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体育APP官网下载-136号文件下,光伏3.0时代到底该怎么玩?

2025-07-10

2025年,光伏行业可谓是风云变幻,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犹如重锤,敲打着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即136号文)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更是将分布式光伏推向了变革的风口浪尖。与此同时,回顾过去的 “430”“531” 抢装潮,我们能从中捕捉到行业发展的脉络,进而探寻在当下光伏 3.0 时代,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和户用)市场的开发新方向以及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一、政策风云:430与531抢装潮背后的逻辑

01

430节点: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分水岭

“430” 主要针对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电网接入方式和上网电价进行了调整。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在此之前并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以全额上网,享受较高的补贴电价;而之后并网的项目,则只能选择自发自用或部分上网模式,无法再进行全额上网销售。这一政策变化促使企业纷纷抢在 4 月 30 日前完成备案并尽快并网,以锁定原有补贴或电价政策红利。

02

531节点:增量项目全面市场化的起点

“531” 同样意义非凡。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文件规定,从这一天起,新投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原则上全部电量进入电力市场交易,通过竞价形成电价,并建立 “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通过 “多退少补” 差价结算稳定收益预期,不再享受国家补贴。这使得依赖补贴的 “全额上网” 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企业盈利模式面临重构。

这两次抢装潮,本质上是政策导向变化下,企业为追求稳定收益的必然选择。它们反映出政策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强大引导作用,也为我们理解当下 136 号文背景下的行业变化提供了参考。

二、136 号文核心要点解读

136 号文的核心在于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交易形成,终结了此前以固定电价或保障性收购为主的模式。这一变革意义深远,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将直接与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挂钩,电价波动成为常态。

为缓解市场波动风险,政策提出建立 “差价合约 + 现货市场” 的复合定价模式。当市场电价低于机制电价时,电网企业补足差价;反之则扣除差价。但具体执行细则需地方明确,这也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项目管理方面,以 2025 年 6 月 1 日为界,此前并网的存量项目沿用既有政策,此后增量项目需完全市场化。这种新老项目分类管理的方式,既保障了存量项目的稳定收益,又推动增量项目适应市场竞争,激发市场活力。

三、分布式光伏市场开发新方向

01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资源的新路径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虚拟电厂成为分布式光伏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虚拟电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厂,而是通过数字化平台,将分布式光伏、储能、可控负荷等多种分布式能源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统一调度和管理。

在分布式光伏领域,虚拟电厂可以将众多分散的工商业和户用光伏电站聚合起来,形成一个具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的虚拟发电主体。通过参与电力市场的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虚拟电厂能够提升分布式光伏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例如,在用电高峰时段,虚拟电厂可以调度聚合的光伏电站增加出力,缓解电网供电压力,同时获取相应的经济回报。这不仅提高了分布式光伏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02隔墙售电:提升自发自用比例的利器

隔墙售电,即分布式发电项目向同一配电网内,距离最近的电力用户直接售电。在当前政策环境下,提升自发自用比例对于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至关重要。

对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而言,通过隔墙售电,可以将多余的电量销售给周边的企业用户,减少对电网的依赖,稳定收益。例如,在工业园区内,一家企业建设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若自身消纳不完所有电量,可以通过隔墙售电的方式,将剩余电量销售给相邻的其他企业。这样既提高了光伏电力的消纳效率,又为发电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同时,对于购电企业来说,也可以获得相对低价的绿色电力,降低自身用电成本,实现双赢。

03与储能融合:平滑出力曲线,提升议价能力

尽管政策明确不得强制配储,但结合用户侧储能对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具有显著优势。储能系统可以在光伏电力过剩时储存电能,在光伏出力不足或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从而平滑光伏电站的出力曲线。

以户用光伏为例,白天光伏发电量充足,但家庭用电需求相对较小,多余的电量如果不能有效储存和利用,往往会造成浪费。而配备储能系统后,这些多余的电量可以储存起来,供晚上或阴天时家庭使用,减少从电网购电的成本。对于工商业光伏项目,通过储能系统的调节,还可以提升在电力市场中的电价议价能力,在合适的时机出售电能,获取更高的收益。

136 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光伏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光伏 3.0 时代。在这个时代,分布式光伏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孕育着无限机遇。虚拟电厂、隔墙售电等新方向为市场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而行业通过短期的成本控制、中长期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持续的技术升级,将逐步适应政策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文标题:136号文件下,光伏3.0时代到底该怎么玩?